当前位置:首页-->政府信息公开平台-->法定主动公开内容-->其他法定公开信息-->人大代表建议/政协委员提案
对县政协第十三届二次会议第20230262号提案的答复
 
责任编辑:张然  来源:政府办   时间:2023-08-31 08:45:33  

王鹏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我县公立医院不能全靠盈利为目的的发展”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看病难、看病贵”一直是关注度非常高的焦点问题。为进一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我县正在全力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及推进“县域医共体建设”改革,切实强调从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这一焦点问题入手,推出“小病不出村,常见病不出乡,大病不出县”、“得病有人医、无病有人防”的惠民举措,让“群众不得病、少生病和就近看得上病、看得起病”。

近年来,尉氏县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强化公立医院主体地位和公益属性,以“补短强基”和改革创新为动力,以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均衡布局为引领,以学科、人才队伍和信息化建设为支撑,通过强化医院党的建设,发展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医疗质量、医疗服务、医学教育、医院管理等综合能力迈上新台阶,切实推动我县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更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医疗卫生服务健康需求。

一、织密县域医疗服务网络,健全分级诊疗体系

成立由县人民医院、中医院和中心医院3个二甲公立医院与13家乡镇卫生院共同组建的紧密型县域医共体总医院,发挥公立医院在县域医共体建设中的牵头作用,坚持网格化规范管理,为网格内居民提供一体化、连续性医疗卫生服务,带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提升服务能力和管理水平。各医共体分院通过光纤直连方式,与总院内网打通,实现了院区间的数据共享、业务协同、管理统一。在医共体内部打破了时间和空间限制,开展网上预检、精准预约、视频问诊、团队诊疗、联合门诊、远程会诊、远程培训等远程医疗和教育服务,把好的医疗资源辐射到基层,实现了优质资源的互联共享,不仅促进了便捷就医和精准就医,而且还打造了团队医疗,有效推进了分级诊疗。

二、加快区域医疗中心建设,提高服务能力

重点推进县人民医院河南省首批县域医疗中心建设项目,深化“千县工程”县医院综合能力提升工作,实施“百县工程”县域医疗中心综合能力提升工程,不断推进肿瘤、微创介入、麻醉疼痛、重症监护、静脉血栓栓塞症等临床服务五大中心建设。针对县域疾病谱和患者外转情况,健全诊疗科目,通过引进人才、改善设施、增添设备、对口支援等方式提升县级公立医院专科水平。建强胸痛、卒中、创伤、危重孕产妇和新生儿救治“五大中心”,推动建设肿瘤防治、微创介入、麻醉疼痛诊疗、重症监护、静脉血栓栓塞症等临床服务“五大中心”建设。县人民医院及中心医院已成功创建“国家标准版胸痛中心”。县中心医院已成功创建开封市二级卒中中心,县人民医院正积极推进开封市二级卒中中心创建及三级综合医院创建工作。

三、强化临床重点专科建设,创新医疗服务模式

以我县及周边地区群众发病率排名靠前、死亡率和外转率高的疾病为重点,推动公立医院临床重点专科建设,提升心脑血管、呼吸(含尘肺)、消化、肿瘤、儿科、麻醉、重症医学等临床专科能力。我们以推进中医药医改工作为抓手,以服务网络和队伍建设为重点,传承发展中医特色和优势,加大对中医医院支持力度,全力争创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示范县,整体推进中医药事业发展。鼓励县直各医疗卫生单位开设多学科诊疗门诊,为患者提供“一站式”诊疗服务。在全县县域医共体牵头医院中积极推行“便民就医少跑腿”七大举措。推动医疗机构全面建立预约诊疗制度,全面推行分时段预约诊疗和检查检验集中预约服务。发展“互联网+护理服务”,开展上门护理、居家护理等延续护理服务。开设合理用药咨询或药物治疗管理门诊,提供精准用药服务。完善以市急救中心为龙头、县急救分中心为主体、二级医院为支撑、乡镇卫生院为基础的院前医疗急救服务体系,有效提升院前医疗急救服务能力。

四、强化人才支撑作用,激活高质量发展新动力

我县将继续实施定向招聘医学类毕业生政策,深化医教协同,强化医院教学和人才培养职能,加强急需紧缺专业人才、公共卫生与临床医学复合型人才、公立医院行政管理人才培养。实施柔性引进高层次人才政策,探索采用聘用、坐诊指导、短期兼职、项目委托、对口支援等柔性引才办法。健全医务人员培养评价制度,认真落实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和继续医学教育制度,加强临床培养和医学人文教育。

五、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

持续落实党委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进一步健全完善医院党委会议和院长办公会议事决策制度,建立书记、院长定期沟通和党委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执行情况报告制度,构建党委统一领导、党政分工合作、协调运行的工作机制,将党风廉政建设和医德医风工作、卫健业务工作同计划、同实施、同检查,把党的领导融入医院治理各环节。

六、实施医疗质量、患者体验、医院管理提升行动

完善医疗质量管理与控制体系,加强各级质控中心建设与管理,进一步完善医疗质量控制指标体系,十八项医疗质量安全核心制度不断巩固。推动公立医院向“以健康为中心”的转变,形成公立医院医防融合服务新模式。持续改善医疗服务行动,建立健全医疗服务领域十项制度,深入实施“方便看中医,放心用中药”行动。建立重大疾病的救治与管理制度,构建快速、高效、广覆盖的急危重症医疗救治体系。以医共体、医联体为载体、以信息化为支撑,不断增强医疗服务连续性,将患者安全管理融入医院管理各个环节,实现持续改进。完善医疗纠纷预防和处理机制。提升医院内部管理规范化水平,坚持和加强党对公立医院的全面领导,健全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凝练支撑高质量发展的医院先进文化。



2023年8月29日

【打印此文】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