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专题专栏-->最新专题
尉氏县创新体制机制 以产业融入引领带动全面融入郑州航空港区
 
责任编辑:张然  来源: 改革兴豫   时间:2024-01-19 11:35:44  

近年来,尉氏县聚焦“融入航空港、建设新尉氏”的发展目标,积极适应郑州大都市圈和郑州航空港区的发展需要,以产业融入为先导,推进规划融入、交通融入、文化融入、公共服务融入,走出一条区域经济一体化大背景下的主动融合之路。2023年前三季度,尉氏地区生产总值实现323.5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21.7亿元,税收收入完成17.5亿元。

一、坚持前瞻布局建设,构建产业融入格局

一是科学编制融入规划。立足郑州大都市圈和郑州航空港区经济发展现状,突出全域和港区统一规划,统筹考虑郑开同城化南部示范区的规划建设用地,组织编制《尉氏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持续推进综合交通、水系连通等34个专项规划编制,形成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管理的总体格局。

二是拓展产业发展空间。深入推进“腾笼换鸟”,开展问题用地排查清理,通过政府回收改造、鼓励企业自行改造、交给第三方改造运营等方式,在腾退出来的土地上建设标准化厂房,推动低效土地高效利用和价值倍增。实行“标准地+承诺制”改革,大力推广标准化厂房供给、厂房分割登记,发挥工业用房的最大效益。目前,已建成占地2176亩的6个汽车零部件产业园,可容纳汽车零部件制造企业200余家。

三是建强空间融合纽带。启动建设黄海路东延至尉港大道、志洋路东延至福星大道等连接港尉的5条主次干道;加快推进郑州航空港区—尉氏轨道交通规划建设,推动城区与航空港区路网无缝对接,构建轨道交通同步推进、高快速路网融合发展的一体化交运体系。

二、坚持配套错位发展,打造多元产业矩阵

一是全力做大汽车零部件主导产业。围绕引进一个整车项目和比亚迪零部件企业,拓展物流贸易等服务环节,确立整车+车身系统、底盘系统、内外饰+配套服务的“1+3+1”产业发展方向。按照互补发展、上下游配套原则,紧盯比亚迪、富士康、创维、吉利等千亿级新能源汽车上下游企业,签约项目64个、总投资390亿元,已开工59个、投产36个。

二是布局现代物流产业和健康养老产业。抢抓中欧班列(东线)项目及国际陆港建设机遇,启动朝杞铁路(尉氏段)改扩建工程,规划建设尉氏铁路物流港,加快建设集客货运为一体的尉氏火车站,配套铁路专用线及周边路网基础设施,谋划多式联运及商贸物流中心,建设尉氏县区域物流节点。引进河南瑞福祥医养集团,参与农村居家养老服务,推进养老服务普惠化、多元化、多样化发展,构建覆盖面广、服务多元的养老产业链条。

三是优化升级传统产业。开展工业强县“十项行动”、科技创新“6+2”行动,整合现有60余家纺织类企业、150万锭纱锭生产和2万吨印染能力,围绕产业链延链补链强链打造纺织服装数字产业园,推动尉氏纺织、鑫晟纺织、瑞科阀门、九龙橡塑等传统龙头企业转型升级。引导低效能的传统企业转型,为汽车零部件产业提供配套产品,放大汽车零部件产业集群优势。

三、建强体制机制保障,做强产业发展支撑

一是探索建立为企服务机制。成立融港产业发展中心,负责融港产业中物流产业方阵、汽车零部件制造产业方阵、科创走廊方阵等产业落地后的服务性工作。创新建立服务企业“110”工作机制,成立由若干涉企职能部门和纪委监委、督查局、营商中心等部门主要负责同志组成的“N+3”应急服务企业工作群,对企业遇到的问题快速响应、限时办结。延锋座椅、乔路铭汽车零部件等一批项目实现快速落地,海阁瑞汽车零部件项目2周实现投产。

二是发挥国有资本引领带动作用。引入省投资集团对尉氏金财公司增资扩股,借力省投资集团的业务板块优势和金融工具箱,提升尉氏现有产业运营能力,共同培育、并购国内知名上市企业落地尉氏。联合河南投资集团,成立5亿规模的产业发展基金,为汽车零部件产业引导、园区升级改造、企业破产重整、产业并购等提供资金支持。

三是丰富招商引资方式。新建标准化厂房16.5万平方米,有效帮助企业降低前期投资成本。精准开展产业链招商,聚焦汽车零部件主导产业,按照“缺什么、招什么”的原则,梳理比亚迪、吉利等供应链企业260家,绘制招商引资全景地图和产业链条图谱,从“地毯式招商”向“地图式招商”转变。举办尉商大会,邀请456名尉氏籍企业家回乡洽谈合作,并依托尉氏籍在外知名企业家,成立14个异地商会。组建3个工作专班,在江苏、浙江、上海、深圳等汽车零部件产业集中区域设立招商办事处,开展驻地招商。2023年以来,上海延鑫、宁波拓普等知名汽车零部件企业相继落地投产。

【打印此文】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