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专题专栏-->最新专题
河南尉氏:“输血”变“造血”多模式助脱贫增收
 
责任编辑:刘赟曦  来源:新华通讯社   时间:2019-02-13 15:25:10  

脱贫攻坚既是攻坚战也是持久战,如何让贫困户走上稳定的脱贫增收道路,防止再次返贫是当下扶贫工作的重点之一。河南尉氏县积极探索帮扶模式,推动扶贫工作从“输血式”转为“造血式”扶贫,帮助农民稳定脱贫致富。

这里是河南尉氏县岗李乡的一处食用菌产业园,地上积雪未消寒风凛冽,但产业园香菇大棚内却温暖如春一派生机,50岁的村民石建英正和工友们忙碌着采摘香菇。石建英说因为孩子小,自己和丈夫没有出去打工,全家靠着六亩地生活一年收入七八千块钱。如今,她家的土地以每亩每年1500元流转给了产业园,自己和丈夫都在园内工作,不出远门就在家门口打起了工,两人每月的工资加起来有六七千元。

同样,55岁的马富宽全家六口人之前也只靠种地为生,由于耕地少自己又没技术和资金,一家人过得很艰难。2014年,食用菌产业园建立,马富宽将家里土地流转后和老伴一起到园区内工作,不仅打工挣钱,更是学会了技术搞种植。很快,短短两年后,马富宽一家正式脱贫。

2014年,当地政府引入农业企业,利用企业的技术、资金和资源优势,建立了食用菌产业园、葡萄基地、畜牧散养基地、特色水产养殖基地等。为改变以往“给钱给物”的单纯输血式扶贫,激发贫困户的参与热情,当地对进入园区种植、养殖的贫困户免费提供大棚、果苗、鱼塘、土地等原材料及基础设施,贫困户负责日常生产管理,由农业公司负责技术指导、产后销售等。产后利润五五分成,把过去单向扶贫转为贫困户和农企双向受益的扶贫模式。

联合收割机在开封市尉氏县的麦田里作业。 新华社记者李博摄

扶贫先扶“智”。当地每年免费为建档立卡的贫困户开办12期田间培训,每期培训30名贫困户。农民学到技术后,可选择在园区工作或回到家乡带动其他贫困户一起发展。此外,对没有能力发展产业和种殖的贫困户,通过政策倾斜,根据家庭成员情况,为老、弱、病、残提供特殊岗位,人均月薪2000多元,实现家门口就业、家门口致富。

下一步,尉氏县将根据县域经济发展情况,因地制宜发展不同产业和开展多模式探索,提升扶贫的质量和效率,让农村困难群众稳定脱贫致富。

【打印此文】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