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社局不断优化服务方式做好企业节后用工保障 一是大力做好就业创业政策宣传工作。针对县域内就业集中的企业,上门开展政策宣讲,持续加大就业创业政策的宣传力度,帮助企业了解职业技能评价、就业见习补贴、一次性吸纳就业补贴等惠企政策,鼓励企业发挥自身优势,用好就业支持政策,最大限度发挥政策效力,助力企业纾困发展,实现高质量发展。截至目前,共开展政策宣传活动14场次,发放宣传资料2000余份。二是认真组织开展各项专项服务活动。根据工作实际灵活采取线上线下多种形式,高频次开展“春风行动”“民营企业专场招聘”系列招聘活动,为求职者和用工企业搭建供需有力的平台,切实保障企业用工需求和各类群体的就业需求,让老百姓实现家门口就业的同时,着力缓解企业招工难、用工难问题,用实际行动落实“店小二”精神和“保姆式”服务,助力企业持续、健康发展。截至目前,共开展各类招聘活动16场次。三是积极推动以创业带动就业。积极与经办银行、各镇街对接,开展送政策入社区(村居)、入企业等活动,从企业实际出发,坚持问题导向,深入调研创业企业融资需求,做好创业担保贷款政策解读工作。同时,进一步与经办银行增强沟通,深化交流,简化申办手续,提高工作效率,为贷款者提供更加优质迅捷的服务,帮助企业解决资金难题,为企业发展持续注入强劲新动能,助力企业稳岗扩岗。截至目前,共发放创业担保贷款15笔,累计410万元。 (人社局)
农业农村局积极行动确保雪后农业生产稳定有序 一是加强宣传。将气象信息和应采取的防范措施,通过电视、广播、微信、短信等方式广泛宣传,指导做好应对防范措施落实。二是加强指导。组织包乡镇技术服务指导小组深入一线,做好技术指导、灾情调查等工作,重点针对蔬菜、畜牧设施进行指导,全力保障农业生产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三是分类施策。针对小麦、设施蔬菜、畜牧业等不同群体,组织专家及时指导农业主体、种植大户利用晴暖天气适时中耕划锄,破除板结,弥补缝隙,以增温保墒,促进小麦发育,同时指导农户因地因苗进行分类管理,确保小麦正常生长,为夏粮丰产丰收打下坚实基础。截至目前,已发布天气预警信息8条,组织农业技术人员70余名。 (农业农村局)
我县突出抓好重点项目全力推动工业强县提质增效 一是抓项目建设。高质量开展“三个一批”活动,常态化开展联审联批,重点抓好221个市重点项目、20个省重点项目建设,力争上半年全部开工。加快推进福星大道至淮海路、国道240连接南海路等道路建设,助力做大汽车零部件产业。二是抓龙头企业。实施龙头企业晋位升级行动,帮助大红门冲刺百亿级产值;新增立邦涂料、鑫旺集团、比福制药、拓普汽车、延锋汽车、延鑫汽车、乔路铭汽车、金上大环保等8家企业年产值超15亿元。三是抓传统产业升级。推动现有传统企业转型发展,延伸纺织产业链条,加快橡胶产业转型,不断提升农副产品产业附加值。四是抓汽车产业链条培育。紧盯比亚迪、富士康、创维、吉利等新能源汽车上下游企业,围绕汽车座椅、内外饰、喷涂、冲压件、底盘等五大产业链,进一步延链、补链。五是抓好产业园区。依托临港优势,着力推进汽车零部件和大健康产业园区建设,打造融港发展供应链,力争汽车零部件产业年产值达到100亿元,大健康产业年产值达到25亿元。 (信息股)
金融局强化监测预警防范非法集资化解风险 一是宣传教育常态化。开展集中宣传和常态化宣传相结合,通过分发宣传手册、以案说法等形式提高老百姓自身防范能力;公开非法集资举报电话和邮箱,明确举报奖励标准,使广大群众成为防范非法集资的一线“战斗员”。二是开展社会面风险排查。不定期开展摸底排查,通过实地调查、走访了解,对发现问题及时上报,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区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三是构建三级联动体系,做到监测无死角。协调各乡镇、各职能部门,构建覆盖县域监测预警网,确保出现违法现象能够第一时间认定并及时报告,做到在非法集资苗头期,早发现、早打击,保障人民群众的财产安全。截至目前,对县域内涉非风险线索排查2次,对金融组织暗访排查2次。 (金融局)
科工信不断完善科技创新体系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发展 一是推动主导产业链创新。以汽车零部件企业为主攻方向,鼓励企业筹建汽车零部件产业研究院、重点实验以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引导企业开展自主研发。二是完善产业技术创新体系。坚持招引与培育并举,持续壮大创新型企业队伍规模,支持企业组建创新联合体、科研机构,实施重大科技专项,以关键核心技术突破催生新质生产力。三是完善创新平台体系。围绕大健康产业,积极对接优势创新力量,着力打造高能级创新平台,主动融入航空港区“省医学科学院、中原医科科学城”医教研学资源,推动实现区域“创新联动”。四是完善多元化投入体系。实施提升全社会研发投入专项行动,稳定财政资金引导作用,全面落实惠企财税政策,激励各类创新主体加大研发投入。五是完善成果转化体系。通过市场化推动、全链条服务,推动重大创新成果转移转化。截至目前,全县规上企业研发活动覆盖率达到76%,技术合同成交额突破5亿大关。 (科工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