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高站位,拧紧食品安全责任“一股绳”
成立以常务副县长为主任的食品安全委员会,各乡镇挂牌成立食安委及其办公室。同时,在全县各行政村设置食品安全工作站,设立食药环犯罪侦查大队,配备执法人员11名,专门负责打击食品安全犯罪。构建县、乡、村三级食品监管网络。
二是高起点,夯实食品安全工作“地基线”
设立20个派出机构,配齐基层执法装备、执法车辆和设施设备,持续加大食品安全监管财政投入,安排相关经费2000多万元,重点保障日常监管、食品安全事故应急处置、抽样监督检验等,为夯实食品安全工作提供坚实基础。
三是高标准,守好食品安全共治“一片天”
充分利用各种渠道宣传普及食品安全知识,营造浓厚氛围;加大对食品协管员、食品经营从业人员岗前培训,设立快检室,实行“管检结合”机制,强化各类抽检检查。自活动开展以来已展宣传活动23次,印发宣传材料40余万份,举办培训班、座谈会23场次,培训人员2万余人次,抽验各类检查合格率均达98%以上。
四是高效能,锻造食品安全监管“全链条”
将农产品生产及销售过程纳入国家农产品追溯平台,积极推行食用农产品合格证制度,加强源头管控,大力推行食品安全“6S”管理规范,“三小”“6S”管理,全面实施互联网+明厨亮灶智慧监管,建立农产品溯源企业21个,发放合格证4000余张,完成互联网+明厨亮灶改造500余家。
五是高质量,打造食品安全感受“零距离”
推行“一网通办”“掌上办”一站式服务,实现市场主体就近及时办照。立足“一米团”宣讲服务,认真落实六稳六保,确保疫情防控和食品安全双落实双到位。建立12315“基层吹哨、部门响应”机制,办理食品类投诉举报213件,满意率达100%。